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总体上来说,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位居第三位。不过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多大,这个却十分难以计算。首先,唐朝的疆域变化十分快,不像元朝和清朝那么稳定;另外,唐朝实行羁縻制度,有实际上的控制,也有名义上的册封;其三,唐朝距今已经1000多年,个别地区会出现古今地名变迁。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唐朝疆域
那么该如何来计算唐朝的疆域面积呢?我们只能通过唐朝和周边的民族关系来考察。首先唐朝在汉地是设置了10个道,分别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开元年间将山南道拆分为了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将江南道拆分为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又增加了京畿道和都畿道,史称“开元十五道”。这是唐朝最稳定的统治区域,面积大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唐朝初期的十个道
再来看唐朝的军事控制区域。唐朝从618年建国,到628年统一全国(汉地地区)。不久之后开始走上了扩张之路。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靖等灭东突厥,唐太宗威震漠北,被游牧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然而薛延陀很快强大起来,占领了东突厥故土。639年,唐太宗又立族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可汗,漠北出现了两大政权对峙局面。直到647年,唐朝才彻底击败了薛延陀汗国,真正控制了漠北地区。647年,唐朝在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设置了燕然都护府,管辖了长城长城以北到贝加尔湖一带的蒙古高原地区,总面积大约为350万平方公里。663年,北移到回纥部落(今蒙古杭爱省),更名为瀚海都护府,669年改名安北都护府。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唐太宗
在西域方面,630年,伊吾(哈密)城主石万年降唐,唐设置西伊州,这是唐朝在西域扩张的开始。639年,唐取西突厥叶护屯兵的可汗浮图(今吉木萨尔县),设庭州。同年又命令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唐朝在此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着西域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时,西突厥陷入了分裂,逐渐走向衰亡。657年,唐高宗命令苏定方等灭西突厥,设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升为安西大都护府。于此,西到咸海的中亚地区纳入了唐朝版图。702年,设置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而安西都护府则管辖天山以南地区。两大都护府共管辖西域和中亚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唐朝的面积突破了1000万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唐朝疆域鼎盛时期(657—682)
在东北方向,从644年开始征伐高句丽,到668年终于灭高句丽。高句丽灭亡后,唐朝在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不过要注意的是,一直到武则天时期,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依然没有深入松花江流域,而只是在辽河流域和朝鲜半岛北部,面积大约50万平方公里。
在西域和东北正在扩张的时候,唐朝的蒙古高原的控制减弱了。682年,阿史那骨咄禄重建东突厥汗国,安北都护府只得内迁到了居延海(今内蒙古古额济纳旗)后来又进一步内迁到了甘肃地区,这标志着唐朝对蒙古高原的控制就此结束,控制时间只有35年。因此,唐朝1000万平方公里的顶峰也只维持了25年。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疆域(682—755)
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阿拉伯帝国崛起,葱岭以西的土地基本被阿拉伯说控制,唐朝退守到西域地区。唐玄宗时期,唐朝名义上在东北册封了渤海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等,然后实际上并没有控制,因此黑龙江流域并不算唐朝疆域。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的国土面积大约为650万平方公里,维持时间为73年。
作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唐朝后期的疆域(755—907)
到了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基本从西域撤兵,唐朝开始了全面的收缩,其疆域仅有汉地的350万平方公里。一直到唐朝灭亡,唐朝的疆域都维持在这个范围。
开元年间((713—741年间)。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扩展资料:
开元盛世背景:
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
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
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开元十三年(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
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
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李隆基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
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李隆基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开元盛世本文来自作者[雅柔]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nglong.com.cn/mangl/1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雅柔”!
希望本篇文章《唐朝的面积有多大》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总体上来说,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位居第三位。不过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