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给大家带来 高一历史 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1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 出国 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_”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_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3
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 文化 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高一学年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下)
★ 高一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及考点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知识点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021
高考之前,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复习,要重视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想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必修一的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
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 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中国
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 :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历史必修一知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
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 教育 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 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 总结 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
一、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
③提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1)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用儒学垄断教育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 方法 去把握“理”
朱熹:思想主张:
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高考历史知识归纳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 经验 。潜在的隐患。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4.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5.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
6.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7.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8.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9.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本文来自作者[姿妮]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nglong.com.cn/mangl/13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姿妮”!
希望本篇文章《高一学年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