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药临床上有多种的药材,熬制时间如下:
1、补益药,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或八珍汤,要熬时间长,武火煮开以后用文火慢慢的熬,要熬1小时左右,味道出来再饮用。尤其是现在的膏方,膏方补药要熬24-48小时,熬几天几夜也有,才提炼出膏汁,才提炼出营养,成分才浓缩出来,才能提炼出膏方,熬的时间就比较长,疗效、作用才好,药性才达到效果;
2、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还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解表的药,熬的时间比较短,用大火煮开,用文火煮半个小时左右即可;
3、温补药就是滋补的药,熬的时间就相对久,像膏方要熬两天两夜都熬不出来,甚至熬龟苓膏、阿胶膏、八珍膏、十补汤膏,都是要长期煎熬。
此外,后下的药要煮开,倒药之前的5分钟左右放下去,像薄荷、木香、香附、砂仁能挥发的后下,整个药要煮好了,提前5分钟放即可;先煎的药像龙骨、牡蛎、穿山甲,还有比较难熬的中药,要提前熬半个钟头,甚至1个钟头才能再放其它药进去熬。所以中医中药的熬要讲究方法,要注意这方面的操作,否则就会失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熬中药的相关注意事项
中药买回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到菜市场上去买一个炖中红的药吊子,一定要用陶瓷的,因为陶瓷的化学成份稳定,不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能保证药效。禁用铝制品,特别像是高压锅一类。
药吊子买回来后,洗干净就可以用来炖中药了。在炖中药前一定要记得最好要浸泡一会,一般大约20分钟就行了。如果有骨头和贝壳类的在中药一定要先行炖50分钟左右,然后再加入中草药类的药。
炖中药一般加三碗水(中医上讲碗,在古代讲这个便于群众回家好操作)。炖成功后一般会倒出一碗的药汁,水太多炖出来的药汁太多,吃起来太苦,这个亲们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炖中药一定要记得用小火(要是煤气灶的话,直接打到最小火就行了)烧开后还要炖30--40分钟最好。一般煤气灶打到最小火的时候,慢慢的烧开,是不会溢出来的。这样在炖中药时也不用老是在面前看着了。
一包中药一般炖两到三次,分早晚服用就行了。第二次炖的时候加一碗半水炖成一碗水就行了,小火烧开后炖20分钟就差不多了。要是炖三次话,第三次也只要加一碗半水就行了,烧开后再炖20分钟基本上就只剩下一碗水了。倒中药时一定要用一个滤网,这样可以过滤草药。
中药炖好后倒入一碗,等到能一口喝时一次性,大口大口的喝完,这样可以降低苦味,要不就感觉太苦了。最好是能准备一点零食在旁边,这样把药喝完后能及时吃一点,把嘴里的苦味改一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
煮中药时间要根据中药性质进行选择,一般需要煎2—3遍,每次熬制1.5—2小时左右。
中药熬制是决定中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的熬药方法一定要掌握。中药的熬制器具要选用砂锅、搪瓷器皿,严禁铁器煎熬。煎药前需要进行药物冷水浸泡,时间30—40分钟。浸泡后进行大火煎熬,开锅后进行文火慢熬60分钟。一般的煎中药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头煎是20—25分钟,第二煎是15—20分钟。
每剂中药需要煎熬2遍,两次中药合并一日服用三次。中药有先煎和后下之分,如附子、生石膏、代赭石等需要先煎,先煎时间为30分钟以上,后下药在关火前5分钟倒入即可,如薄荷、砂仁等,冲服药需要和煎好的中药一起冲服。
煮中药注意事项:
1、水量
煮中药加水一定要适量,一般药物在头一次煮的时候加水应该在300ml—500ml之间,第二次煎药加水则应该在250ml—300ml之间。如果是属于滋补类的药物,那么加水的时候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第一次应该在700ml—1000ml之间,第二次则应该在400ml—600ml之间。
2、火候
在煎煮药物的时候,火候的掌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使用温火,水煮开之后变成小火。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过程中不能够频繁的揭开盖子。
3、器皿
在煎煮药材的时候,最好能够选择砂锅来进行煎药,千万不能够选择铁锅或者是铝锅。这是因为在煎药的过程之中,药物之中的一些成分容易和金属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本文来自作者[御篷骏]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nglong.com.cn/mangl/14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御篷骏”!
希望本篇文章《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中药熬药临床上有多种的药材,熬制时间如下:1、补益药,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或八珍汤,要熬时间长,武火煮开以后用文火慢慢的熬,要熬1小时左右,味道出来再饮用。尤其是现在的膏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