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的来历是什么?

丁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德兴(1327—1366),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肇中,祖籍山东,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人。

丁俊晖,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江苏宜兴人。

丁聪,著名漫画家,1916年生于上海。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2009年5月26日上午11点,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 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25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6岁。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3日游泳中不幸逝世,享年仅53岁。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3月12日因病逝世,终年85岁。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92岁。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58岁。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丁荣昌(1912~1996年),曾用名丁星辉,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0月25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84岁。

丁莱夫(1912~1983年),原名丁之夏,山东省广饶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1937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8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1951年7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入解放军第16步兵学校、空军第5预科总队、空军第10航空学校学习。1956年5月加入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53年8月加入中国***,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女婿,聂力中将(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的丈夫。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于1985年,某型号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各硬件系统第一获奖人。1979年,“静压气浮技术及其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1978年,“静压空气轴承”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气浮陀螺加速度计”、“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均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当代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系统工程的论述》、《工艺与新技术革命》、《关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思考》等。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70年2月加入中国***,196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著有《世界海军史》,与人合著有《空军大辞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胡学让合著)等。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原名丁五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镇人。1940年冬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同年加入了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因病逝世,终年74岁。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1964年从安丰中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8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5年1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出版有《武警后勤人才概论》、《橄榄绿絮语》两部专著,其中《橄榄绿絮语》一书在1996年第四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评选中,获全军二等奖。2001年他负责完成的《群体闹事的社会心理与对策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军事学项目,约25万字,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丁楷(1907~1931.9),安徽省霍山县人。1926年在安庆工业专门学校加入中国***。1931年红军主力北上,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任11师政治部主任,坚守大别山根据地,牵制敌人,支援主力北上。9月红军在英山羊角尖召开秘密军事会议,遭到敌人的袭击,即率部迎敌,不幸右胸中弹转送医院,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光荣牺牲,时年24岁。

丁先华(——~1935.10),河南省新县人。早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在豫南、鄂东地区进行游击活动。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的战斗取得胜利,4月28团向敌纵深发展,10月攻克青州、横渡涪江、进围江油,连克平武、中坝。红军长征途中,在毛儿盖掩护战士转移,中弹光荣牺牲。

丁纪才(1912~1935.1),安徽省六安市(原安徽省六安县)人。早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红30军88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1935年1月率部参加广昭战役。1月下旬,在四川广元羊模坎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

丁彩光(1909~1931.4),湖北省大悟县人。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1927年6月加入中国***。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调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民运科长。同年2月下旬,随部队参加了双桥镇活捉国民党34师师长岳维峻的战斗。4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时年2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丁李开(1927一1972),又名邓开,东莞东坑镇丁屋村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抗日先锋队,翌年到大岭山参加抗日游击队,1944年加入中国***。1956年以后,丁李开历任海军万山要塞炮兵室副主任、海军万山要塞司令部军训科科长、陆军万山要塞7004部队副司令员、佛山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共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革委会主任等职。1972年8月23日,在佛山市委党校召开佛山市三级干部会议期间,丁李开因心脏病发作而不幸逝世,终年45岁。同年8月,被广东省军区批准追认为“在工作中壮烈牺牲的烈士”。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文江: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我国早期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又在该调查所推动了我国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

丁石孙:中国数学家。

丁学良:政治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

丁祖诒:中国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及创办人。后曾任工人、工程师及中学教师。1987年,他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

丁俊晖:中国台球运动员。

丁光训主教(1915年9 月20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现代派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前圣公会主教、中国官方支持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0年-1997年)、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丁贝莉:游戏模特。

丁当:中国大陆女歌手。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

丁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家宜:1972年起,执教中国药科大学。1993年,办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1995年,与台商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经营商觉得丁家宜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有公认的研究成果,遂将产品命名为“丁家宜”。

1956年底,一位年近六旬、风度翩翩的儒雅老者手捧鲜花,出现在上海市郊的万国公墓的小径上。来者是著名作家郑振铎,他来祭扫的墓碑上,刻着“张君劢夫人王世瑛”字样,碑上的照片里是一个神情温婉、斯文俊秀的中年女子。

王世瑛是他的初恋,此刻的张君励寓居海外,秋风中,她的孤墓前显得十分冷清,而郑振铎徘徊墓前,像从前那样怅望着王世瑛的照片,感伤不已,曾经心心相印的两人,由于年轻时的羞怯、不自信和误会,最终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垂老仍难释怀。

郑振铎和夫人高君箴郎才女貌,被称为“神仙眷侣”,而王世瑛的丈夫张君劢也是著名政治家、曾在四十年代叱咤风云,但两段美满婚姻的背后,却也掩藏着一段凄楚的初恋往事。

几次阴差阳错、几回欲言又止,曾渴望生死相依的二人在不断的纠结和牵扯中始终无法抵达爱情的彼岸,都另外建立了家庭,而二十年后的重逢,终于让他们看清楚了当年的心事和误会,也增添了相爱未果的惆怅不舍。

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王世瑛的好友、女作家庐隐曾将这段没有结果的恋爱故事写入了小说《海滨故人》,后来,另一位好友程俊英又在小说中进行了续写,基本还原了二人的感情心路。

1945年,王世瑛难产身亡后,郑振铎更是思量不已,住在上海期间,他常到王世瑛墓前凭吊,迁往北京后,只要来上海开会或出差,他就抽空到王世瑛墓前献上一把鲜花,寄寓心头难泯的思念。

有情人未成眷属,自是人间憾事。而细察二人的情缘始末,其实他们同样内敛、含蓄、不自信的个性,才导致未能终身相守。郑振铎后来得到高君箴倾心,王世瑛获张君劢追求,都是对方更加主动,才分别成就了两段良缘。

深挚的爱情往往基于个人魅力的互相吸引与回应,美满的婚姻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面因素来促成,好的婚姻,一定意义上也确实是门当户对、性格互补、价值匹配,而不仅仅是内心难舍的情愫。

因此,从二人好友的小说中可以看出,郑振择与王世瑛的恋爱没有结果,虽是憾事,却也是一种必然。

王世瑛与郑振铎都是福建人,王世瑛1899年生于闽县(今福州市)城内东街妙巷的一户望族,祖父王仁堪为清末状元,高祖父王庆云曾任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王家人才济济,高官、专家众多,王世瑛的父亲在民国时担任过福建省教育厅长,后来成为教育部主事。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县,因祖父跟着当盐务官的表亲到温州当幕友,举家迁往温州。1898年,他在温州盐公堂衙署出生,祖父对身为长孙的郑振铎期以厚望,而还没等他长大成人,祖父、父亲先后去世,郑家在当地无依无靠、坐吃山空,只能靠祖母、寡母帮人做针线活、缝补衣裳为生。

为了早点谋生养家,郑振铎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课余他最爱买书,对文学创作和翻译十分喜好,也在这一年,王世瑛考入著名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成为女高师的学生会主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世瑛不但热心组织活动,还积极创作白话文作品,与她的三位同学闺蜜程俊英、黄英(作家庐隐)、陈定秀成为好友,除了来自苏州的陈定秀外,其他三位女生都是福建人,她们在时代风云中豪情逸兴壮思飞,以春秋战国时的“四公子”自诩,中国第一代现代女作家大多来自女高师学生,“四公子”便是其中的出色代表。

后来,在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曾诗意地描述过“四公子”的友情。

而王世瑛的同班同学苏雪林则特地为“四公子”写了首诗,称她们“闽水湘烟聚一堂,怪底文章尽清妙。”

1919年11月28日下午,北京宣武门大街的福建会馆召开同乡会,郑振铎在会上发表了演说,怒斥了日本人在福州开枪逞凶的恶行。

王世瑛听着他满腔热血的发言,深感此人才华非凡,而且郑振铎一表人才,身材高大、高鼻梁、宽额头,风度出众,令她心生好感。

郑振铎也对她一见钟情,这位女高师的学生会主席相貌娟秀、气质不凡,一双眼睛里闪着冷静而睿智的光芒,让郑振铎一下子被吸引了。

认识第二天,他就来到女高师的红楼,托门房叫王世瑛到会客室见面,借着学生活动的名义,与王世瑛频繁接触,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志趣,都喜欢文学创作和读书,在通信中,感情不断升温。

陷入初恋的郑振铎一发不可自拔,只要几天不见王世瑛,他就定不下心来。

1920年1月,郑振铎与茅盾、许地山等人牵头发起成立了共12人的“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王世瑛和程俊英都加入其中。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郑振铎通过了铁路管理传习所的毕业考试,即将毕业分配到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当练习生,他希望能与王世瑛明确关系,便冒着寒风来到女高师,在红楼的会客室里向王世瑛试探地说明了自己的心意。

此时的王世瑛才21岁,出身世家的她心性单纯,还没有与异性正式交往过,因此不敢自己随便作主,见郑振铎态度诚恳、真挚,她心里感动,仍犹豫着回答郑振铎说:“此事必须和我的双亲商量,才能决定。”

当王世瑛的母亲打听到郑振铎家中贫寒、靠寡母在温州做针线活度日时,大不以为然。她认为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王家是状元门第、代代做官、家有恒产,王世瑛的父亲也是教育部的高官,而郑家只是小户人家,郑振铎还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只能在铁路上当小职员,所以,王母直接了当地告诉女儿:“郑绝不是我理想的门当户对的佳婿,你不要再和他来往了。”

见父母态度鲜明,王世瑛也不敢违拗,因此没有及时回答郑振铎的求爱,内心感到非常痛苦,而郑振铎见她迟迟未做回复,更是大失所望,常借酒浇愁。

对此,庐隐认为王世瑛应该更勇敢一点,鼓励她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婚姻自主!”

而王世瑛毕竟不是性格叛逆、感情奔放的庐隐,她不敢违背父母之意,甚至她也想过,如果郑振铎能更坚定自信一点,再次亲口跟她告白、给她一个关于未来的许诺,她也可以跟郑振铎私奔。

郑振铎读不懂她内心复杂的情思,他满心期待着王世瑛能够主动给他一个正式回复,一直拖了三个月也没去上海报到工作,直到1921年3月,再也拖不下去了,才匆匆与她辞行,前往上海。

一个月后,郑振铎辞去了铁路局的工作,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同时,他还着手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文学旬刊》。

1921年4月23日,《文学旬刊》在上海正式成立,王世瑛在上面发表了不少文章,如小说《心境》、《不全则无》等,虽然分居京沪两地,但她与郑振铎通信密切、并没有按母亲所说断了往来。

只是,二人在通信中只谈文学创作,却只字不提这段感情纠葛。

郑振铎在王世瑛的面前并不自信,他家中一贫如洗,一介寒儒、卖文为生,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实在鼓不起勇气紧追不舍,但他又放不下这段真情,只得写信托庐隐旁敲侧击地打听王世瑛的心意。

暑假里,王世瑛收信后,将自己对郑振铎的爱意和家庭压力都告诉了庐隐,她对此也深感苦闷,却找不到任何解决办法,而且,她不能确定郑振铎对她是不是真爱,如果是真爱,为什么他并没有热烈地追求自己,而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

爱情毕竟是两个人的私事,旁人无法为他们的内心做决定,郑振铎不敢明言的原因,是他当时在恋人面前自卑感很深,她的优秀让他迷恋,也让他觉得高不可攀。何况,他也只是个阅世不深的毛头小伙,没有王世瑛的鼓励,他怎敢再往前进一步?如果开口后被正式拒绝,以后他们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1921年5月,经茅盾介绍,郑振铎进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事业渐有起色后,他又鼓起勇气想追求王世瑛。

恰好当时有一个机会放在他面前,1922年3月3日,苏联盲诗人、世界语学者爱罗先珂在北京女高师进行演讲,而郑振铎是他的陪员,郑振铎打算见到王世瑛的时候,再吐露自己的心声。

然而,匆匆见面之时,郑振铎十分恍惚,望着面前一年未见的王世瑛,他除了寒暄之外,竟一个字也没多说,而王世瑛更是满腹疑问,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冷淡,二人都在心中自问:对方如今是否已经有了所爱之人呢?

会面后,郑振铎很不甘心,写了封短信寄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音。郑振铎又托人带话给她,想要得到个结果,可王世瑛仍然置之不理,她并不是不爱郑振铎,可是她觉得,如果要她不管不顾地舍弃家庭、跟着郑振铎私奔,那郑振铎也要有同样不管不顾的勇气,敢于当面向她亲口承诺,年轻的她觉得,真爱,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证明。

就这样,双方都盼望着对方能够大胆主动地走出第一步、给出勇气和召唤,由自己来完成那剩下的九十九步,可结果是谁都没有迈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两个人都太含蓄内敛了,长期隔空打着哑谜,一种心事、两副愁肠,结果,在王世瑛的等待和冷处理中,一段真挚的深情被时间和距离化成了烟云。

1922年夏天,王世瑛从女高师毕业后,不愁衣食的她前往日本旅行考察,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旬刊》上发表了《东京行》系列小诗,并在著名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长篇游记,但远在异国,与郑振铎的书信联系已不如从前密切。

回到上海后,郑振铎借酒浇愁,常酩酊大醉,为了让他生活充实、早点走出感情的困境,这年年底,他的好友谢逸六硬拉着他去在印书馆出资的神州女校里兼职教书,也好多一份收入,养活他刚搬到上海安家的祖母和母亲。

而郑振铎就在这里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高君箴。

高君箴是神州女校的才女,精通诗词与英文翻译,与郑振铎言谈投机。

1922年12月8日,她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翻译作品《怪戒指》,十分高兴,表示以后还要再投稿。

高君箴是商务印书馆负责人高梦旦的女儿,高梦旦平生爱才如命,他见郑振铎一表人才、文采斐然,又是他的福建长乐老乡,早就对郑振铎十分赏识,听说女儿结识了郑振铎,便积极鼓励二人接近。

高梦旦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另一位福建老乡郑心南向郑振铎传话说,只怕自己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他人议论,以郑振铎的人品才华,如能成为自己的东床快婿,那是高家的幸事。

为了促成这段姻缘,高梦旦特地找来女儿谈话,对郑振铎嘉许不已,嘱咐她多向郑振铎求教,一起谈书、谈文学,此后,他见两人的交往仍然不温不火,1923年4月,这个月老又热心地促成女儿与郑振铎一起去杭州 旅游 、建立感情。

时间过去两年多,郑振铎心里认为,他与王世瑛的初恋早就失败了,而高梦旦对他的赏识让他感激不尽,高君箴的落落大方,也让他很是欣赏。

高梦旦见女儿和郑振铎都认可了这段关系,便趁热打铁,1923年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里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婚礼之后,郑振铎给王世瑛写了一封信,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只得狠心斩断内心仍有的一丝惦念,与王世瑛做个了结,可这封信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用了足足一个晚上,最终只剩下一句话,说他已经结婚了。

收信后,刚回国不久的王世瑛如坠深渊,她不能置信地去询问二人共同的好友程俊英,得知情况属实,她瘫坐在沙发上,悲伤万分。

她能爱上的人当然是个品貌出色、才华不凡的年轻人,对异性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有世家传承的王家看不上郑振铎,讲究新学的高家却对他视若珍宝。一面是王世瑛长期没有音讯的冷处理,一面是高家父女热情接纳和青眼有加,郑振铎的选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程俊英也如此劝解她,道:“父母之命与自由恋爱不能两全,这是必然的结果。既是您的双亲不允,振铎亦只得如此。”王世瑛毕竟是大家闺秀,她默默点头,强自克制住内心的失落,认可了这个结果。

其实,才貌出众、家世不凡的王世瑛身边一直追求者不断,郑振铎做不到勇敢主动地表白,却有其他人可以做到。

1923年底,王世瑛在北京与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在北京文艺界迎接泰戈尔访华的筹备会上,因庐隐的介绍相识。

张家是江苏宝山(今属上海)的大族,张君劢19岁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后来归国成为晚清末代翰林,又获德国柏林大学政治学博士,这一年,他与丁文江在报纸上笔战,已是很有影响的 社会 名人。

张君劢对王世瑛一见钟情,他与包办婚姻的妻子沈氏结婚一个月就分居了,一直独身,见到王世瑛后,他才知道什么是爱情,为了有资格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与沈氏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1924年3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活动期间,张君劢邀请王世瑛一起陪同诗翁,并向她热诚求婚,王世瑛对是否接受张君劢为终身伴侣,仍然一时不能决断。

她征求父母意见,这次王家十分赞同,认为张君劢无论是家势还是才干,都是“理想佳婿”。王世瑛又觉得自己的出现导致了张君劢的离婚,不禁心存愧疚,再次向闺蜜们征求意见,她甚至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同乡好友冰心也写信询问,冰心虽然不认识张君劢,却读过他许多文章,对其才华见识很佩服,因此回信极力赞成二人婚事。

在亲友们的鼓励下,王世瑛答应了张君劢的追求。1925年,二人在福州举行了婚礼,当时张君劢39岁、王世瑛26岁,婚后,王世瑛放弃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她为张君劢生了五个孩子,像丈夫期待的那样,一心相夫教子、成为丈夫学术上的得力助手。

1929年,张君劢曾因政见不同在上海遭歹徒绑架,王世瑛冷静与匪徒周旋,托人找到青帮头目杜月笙等人居中调解,才救出了丈夫。张君劢对此感激不尽,后来刊行的作品中,处处可见他对妻子的欣赏与敬佩,他后来的成就,离不开王世瑛的奉献,而张君劢的 社会 影响力与日俱增,也让王世瑛感到自己没有嫁错人。

与郑振铎分开后,她同样得到了自己的良缘。

郑振铎的婚姻同样受人称道,被人称为“神仙眷侣”。

高君箴与郑振铎婚后,二人合作翻译出版了童话集《天鹅》,郑振铎撰写《中国文学者生卒考》和《文学大纲》、《插图中国文学史》等书,高君箴甘居幕后,为他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

她虽然年轻却坚定,与丈夫志同道合,一同面对人生风雨。

1927年,白色恐怖时期,郑振铎因发表怒斥蒋介石罪行的公开信遭到搜捕,高梦旦催促他离妻别子、前往法国避难,旅欧期间,郑振铎在日记中写下对妻子的思念,后来结集为《欧行日记》一书出版。

抗战期间,郑振铎化名蛰居于上海,到沦落敌手的各大江南藏书楼里冒死收购各种稀世孤本和秘稿古籍,避免“史在他邦、文归海外”的奇耻大辱,一家老小的生活,就由高君箴独自承担,她却毫无怨言。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次重逢,可能郑振铎与王世瑛曾经的感情就这样被时间彻底掩盖了,毕竟,他们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走了两段不同的人生。

抗战期间,郑振铎听说王世瑛在上海杜美路娘家养病,多年音讯断绝,如今近在咫尺,怎能不想念?人到中年,乱世之中亦不知何时就会成为生命的终点,他终于按捺不住,找到程俊英,带着哀求的声音说道:“我很想念世瑛,你能陪我去她家叙叙旧吗?”

再次重逢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昔日的青涩少年,已是名闻天下的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昔日的如花少女,也变成了儿女成群的端庄主妇。

王世瑛起身招待老友,倒完茶后端出一盘新鲜龙眼道:“尝尝家乡的香片和龙眼吧,借表多年的乡思!”

郑振铎喝了一口茶又尝了一颗龙眼后,忽然感伤到差点落泪,红着眼睛感叹道:“香片、龙眼味道年年都一样,可是人却变了!”王世瑛端着茶碗的手不禁颤抖起来,那无疾而终的初恋,在两个中年人的心底,已是别一样滋味,伤心多于甜蜜,遗憾多于喜悦。

和当年一样,郑振铎用极其忧郁的眼神看着王世瑛,而王世瑛却避开了,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茶碗。

不久,王世瑛被丈夫接往重庆,二人又失去了联系。

1945年3月,46岁的王世瑛难产身亡,张君劢此时正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大会,闻讯后伤心欲绝,为失去这样一位“非徒夫妇,实谊兼朋友”的贤内助而痛苦万分。

郑振铎直到6月8日才得知噩耗,当晚彻夜未眠,在日记中写道:“闻世瑛君逝世讯,愕甚!前尘往事,不堪思量……”

抗战胜利后,王世瑛的棺木被运回上海安葬,受打击的张君劢再未续弦,退出了政坛,此后飘零海外、专心儒学,直到82岁时在旧金山疗养院去世。

郑振铎则常常去给王世瑛扫墓,在墓前一待就半天,直到1949年他举家离开上海前,还特地到王世瑛墓前告别,在墓前呜呜地哭道:“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不然,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即使对亡妻之情,也不过如此了。

他们的爱情往事,由好友庐隐、程俊英的两部小说记录了下来,在小说里,王世瑛叫作云青。前尘往事,不堪思量……情深缘浅,让二人内心的牵挂始终不渝,却永远无法走近。

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从王世瑛后来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她只是外表是新女性,因为世家出身,内心仍然具有礼教 社会 里的传统女性特点,温和敦厚、推己让人,性格并不激进,在意他人看法,当然不会为了爱情而叛逆家庭。郑振铎也远不具备张君劢的大胆果敢,不能放手一搏,只能在无尽的等候和拘谨的试探中错过机会。二人都是稳重自矜之人,因个性、爱好的相似而走近,也因这种相似而不能大胆流露真情,根本无法抓紧这段缘份。

这是一曲初恋的悲歌,其中,却也可以印证出人性与人生的某些必然逻辑。

本文来自作者[雨雪]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nglong.com.cn/mangl/523.html

(6)

文章推荐

  • 简述学习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

    学习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如下:1、掌握生活技能: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习俗,通过学习茶文化与品茶,我们可以掌握一种生活技能,以茶艺待客,融洽关系,提升品位。2、弘扬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茶文化与品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3、促进身心健康:茶中的多种营

    2025年09月27日
    2
  • 天然双眼皮和割的双眼皮有什么区别?

    有很大的区别,天然的双眼皮,你可以看到上面的照片,厚度不会特别夸张,而且双眼的双眼皮都不一样的。最好的识别方面就是跟割过的双眼皮来对比。天然的双眼皮闭眼的时候上眼皮是平的,而整容的双眼皮闭上眼是有褶皱或者浅浅的线吧。上面的照片是刚割完双眼皮的样子,慢慢会恢复自然,不然像这种采用割线的双眼皮,当他们闭

    2025年09月27日
    2
  • 一路颠簸走来的说说 人生的路很难说说

    1.一路随我颠簸走来的人,我也会努力。让你们都越来越好。但求自己快快努力。2.每一件事单独看都不算大,堆在一起就会被压垮。别人以为你为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但只有自己知道,那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生活的疲惫,从不来自于行路时的颠簸,而是一路走来,细小琐事早已堆积成一把巨大的枷锁。

    2025年09月27日
    2
  • 核电常识

    1.核电的基本知识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这里提到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前面提到核电厂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天然铀由三种同位素组成:铀-235含量0.

    2025年09月27日
    2
  • 伊思眼霜3代比2代好吗

    伊思是一个韩国的美妆品牌,这款眼霜的性价比特别高,非常适合学生党使用,去黑眼圈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关于伊思眼霜的适合年龄测评吧~一、伊思眼霜适合多大年龄二十五岁左右及以上的适合用伊思在使用伊思的688人当中,最多31-40岁的MM说它好,有334人,占比48.5%;其次是26-30

    2025年09月27日
    2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什么是正比和反比

    [编辑本段]成正比A是B的数值乘以一个常数,那么A与B成正比。A随B的增大而增大则AB成正比(A越大,B也越大,AB成正比)[编辑本段]成反比A与B的倒数成正比(就是倒数乘以一个常数),那么A与B成反比。A随B的增大而减小则AB成反比(A越大,B越小,AB成反比)如果物理量

    2025年09月27日
    3
  • 幼儿园大班教案_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

    2025年09月27日
    4
  • “我的航天梦”手抄报内容

    我的航天梦这是我再次离开,羁旅驿站,在冬日结满菱花的窗前书写,笔画繁复。用薛涛笺,用狼毫笔,用中原汉家的文字。墨迹晕开,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莲。极致的黑与极致的白,就像那时的世界,洪荒万里。伏羲驾云,拥星辰入睡;女娲御风,揽明月而歌。穿梭于星际间,衣带飘飞,拂过太阳的灼热,倒影在高远的苍空。那样层层叠叠

    2025年09月27日
    4
  • 佛山哪里有无花果摘广州哪里有无花果采摘-

    佛山无花果采摘好去处详情如下:★健农葡萄庄园★又到一年葡萄成熟时~在健农葡萄庄园,数十亩葡萄已经成熟,整个果园都散发着甜甜的香气,沁人心脾。水果:葡萄、无花果、番石榴****:仇先生13702853919采摘地址:高明区荷城街道松岗村健农葡萄农庄★龙田生态果园★位于高明杨和的龙田生态果园种植了20多

    2025年09月27日
    3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集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篇1

    2025年09月27日
    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雨雪
    雨雪 2025年09月22日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雨雪”!

  • 雨雪
    雨雪 2025年09月22日

    希望本篇文章《丁姓的来历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 雨雪
    雨雪 2025年09月22日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雨雪
    雨雪 2025年09月22日

    本文概览:丁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

    联系我们

    邮件:蟒龙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